尼亚加拉自助游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87766|回复: 12

[原创] 雪天观瀑——雪后尼亚加拉

[复制链接]
fashion 发表于 2010-6-9 13:48:05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马蹄瀑布

很多朋友羡慕我们住在尼亚加拉这座风景秀丽的城市,随时都可以去看这举世壮观的大瀑布。的确,间歇性地步行至瀑布成了我们生活的一种习惯。我曾经在一本摄影杂志中看到一位叫Edward Crim的摄影师,每天都去圣路易斯森林公园(St Louis Forest Park),无论刮风下雨,从不间断。每天他眼里都能发现不同的美:有时候看到不同的人群,开心的,忧伤的;有时候看到不同动物,天上飞的,地上爬的;有时候看到不同的季节,春绿、夏花、金秋、冬雪……

我没有这位摄影师那不寻常的毅力,虽然也曾发下宏愿,但始终未能持之以恒,只好间歇性地或步行,或慢跑至瀑布。每次站在对岸,看着飞流直下,冲击着谷底巨石发出雷鸣般的轰响,仍是忍不住发出阵阵惊叹。与那个森林公园一样,大瀑布在不同的季节也有不同的美景,甚至同一天当中,不同时段都呈现出别样的风姿,正是东坡先生所谓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”。

过完新年后,连续几天的暴雪,将尼亚加拉变成一座洁白的童话世界,几十公分深的积雪重重地覆盖在北美这块原野上,就像古诗中所描写的那样“凄凄岁暮风,翳翳经日雪。倾耳无希声,在目皓已洁。”这次雪灾的中心在湖滨小镇(Niagara-on-the-Lake),顺着尼亚加拉河,凝成一条洁白无瑕的雪练。在空中观看,就像一条盘旋的白龙,也像一条飞舞的缎带,区区数日似乎将这迟来的冬天所有的雪都下完了。

“夜深知雪重,开门雪满山”,久坐家中,闲适无聊的我,决定带上相机去瀑布看看。原本只需要十五分钟的路程足足花了我四十分钟才到达,雪深无去处是其中一个原因,美景吸引眼球才是更好的解释。门前这条不长的Simcoe街就像一道战壕,各家自扫门前雪,所有人都把人行道上的雪铲在路沿,堆得半人高的雪垛,连成一排,与战壕无异。街上静谧无声,许多人都出门度假了,他们会委托别人帮忙铲雪,但总归不如自己来得及时,加之一些懒人索性装作自己不在家的样子,所以有些人家门口积雪深重,脚一踏上去就陷入一个大坑。有些路面上还有些未融化的冰,现在才明白如履薄冰该如何小心翼翼了,我这把老骨经摔,但别摔坏了我肩上挎的大家伙。

River Road跟Simcoe Street一样,两边的房子多数都有一些年代的历史了,特别是与建国才百多年的年轻加拿大相比。很多建筑都保留了十九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风格,是一个非常宁静古朴的街区。欧洲古老的建筑式样增添了尼亚加拉河两岸的魅力,河床上的花已枯萎,“坐看青竹变琼枝”,修葺整齐的草地也淹没在茫茫白雪之中。但由于圣诞节刚过,家家户户门口节日气氛正隆:圣诞老人驾着驯鹿,鲜红的圣诞帽上披着雪花,仿佛刚降临到人间,正借着瑞雪为各家祈福,预兆另一个丰年来临了。庭院里堆的一个个雪人正眨着它们红萝卜似的眼睛,向路人说“Hello”。篱笆上的铃铛还来不及卸下,跟门上悬挂的松环交相辉映,寒风吹过,留下一串串清脆的铃声,惊起千堆雪。点点透红的布花点缀着这些冰封的小屋,更增添祥瑞喜庆。屋檐上的冰似锐利的刀刃,一排排参差不齐地倒悬于屋顶边缘。无论是尖的,抑或是平的屋顶,都裹着厚厚一层雪,雪花在迎风翻飞。一些不堪重负的屋顶被压得喘不过气来,低沉嘶哑地发出一声闷响,从高空中震落。树上的枫叶早已被秋风扫落,只剩下光秃秃的枯枝在逆风挣扎,雪花落在枝条之间,它们也无力挽留。只有那些长青的圣诞树,才有那种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美艳和气魄。偶尔天空中响起鸿雁的嘶鸣,它们正急着往佛罗里达赶呢。

太阳照在雪上,折出一束强光。我戴上墨镜,将衣服上的帽子披在头上,可雪花仍是调皮捣蛋,故意要捉弄我似的,拼命洒向我裸露的脸庞,并往我衣襟里钻。走在雪淖里,鞋子与裤管同湿,身后脚印一排。我走到悬崖边,低头往河面上看。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,如此坚硬的磐石,愣是活生生地被劈成两半,嶙峋突兀的崖壁上仿佛镶嵌着一块块大小不一的玉,元稹诗“千峰笋石千株玉,万树松罗万树云”,此之谓也!再往下看,这首诗的前两句又浮现在我的脑海:“才见岭头云似盖,已惊岩下雪如尘”,河面上漂浮着一块块巨大的浮冰,似莲花朵朵,一切都在银妆素裹之中。冰和雪创造了这片神奇的大瀑布,赋予它水上五十米、水下五十米的高度;赋予它近1公里的宽度,成为仅次于维多利亚瀑布的世界第二大;赋予它1百万加仑/分钟的惊人水量;赋予它马蹄状;赋予它漩涡;赋予它不同宽度的峡谷……而且总是用不同的元素去妆点它,春天用似锦的繁花,秋天用火红的枫叶,现在则是用一身洁净的白雪。

冰雪的每一次进驻和撤退都带来这么神奇的魔力。12500年前,在离现在瀑布所处位置11公里开外的Queenston,拜冰川所赐,瀑布就诞生于此。冰层将地面压得辗平,偶尔露出丘陵和洼谷,就这样,五大湖形成了(看冰层厚薄水量多寡,古代有时候只有四大湖)。积蓄了世界上五分之一淡水的湖泊们要找一个突破口,将所有能量爆发,尼亚加拉断层就成了一条河床。它与湖泊们联姻,将上游四大湖中的水,通过瀑布阳刚威猛的落差,倾注到下游的安大略湖中。所有一切恶势力都被它打倒在自己的脚下,水流巨大的冲击力将坚硬的岩石一点点风化啃咬,侵蚀得体无完肤,所以片片雪鳞才能在突兀峥嵘的岩罅间着陆,熠熠生辉。5000年前,这段姻缘出现了一点变奏,瀑布就在漩涡池(Whirlpool)中转了个九十度大弯,堂堂溪水出前村,朝南奔去了。此后的3000年,瀑布就在我所走的这条路边上,在公元1年的时候,它就在连接美加边境的彩虹桥下游一点点呢。跋涉在这积雪深处,我在想如果我早生2000年,就不需要在这里艰难地踽踽独行了,从家里阳台上往外眺,我就能看到“窗含西岭千秋雪,门泊东吴万里船”的盛况了。那样的话,到瀑布下游著名的“白水漫步”的游客们就要向我交过路费了,而“雾中少女”号游船说不定就是我家开的呢,Journey Behind the Falls,从我家挖个地道下去,游客们就可以自由地出入“水帘洞”了。

快走到瀑布时,我仍能听到瀑布的轰鸣,说明瀑布还在奔腾不息。我知道瀑布一定不会在短期内消失的,但我担心这么大的雪,它会变成什么模样,会不会像我一样被冻僵呢?我知道19世纪之前,冬季的瀑布就是这样宏伟壮观的,那是“雾中少女”已经沉睡,十几层楼高的冰层将美加两岸连成一座冰桥,蔚为壮观。人们在冰面上溜冰,探险,追逐,戏耍。小摊小贩们就在冰桥上贩售各种食物和纪念品,更有甚者,还有卖烟酒的摊贩们。美国警察来了,他们就往加拿大这边挪,加拿大警察来了,他们就往美国境内搬,与警察们玩着猫捉耗子的游戏。周日的时候,长途汽车和火车公司甚至特别开通周末线路,人们不远万里来这里过冬。甚至还有乐队来为人们助兴,居民和游客们享受着雪季瀑布带来的乐趣。1848年的半夜,习惯了瀑布流水的尼亚加拉居民们,被瀑布的断流惊醒。这是怎么回事?难道瀑布真的要就此人间蒸发,只留清白在人间了?好奇的人们涌到瀑布观看,原来一阵突发的西南强风将上游伊利湖中的冰块全部挤到了一起,重达数万吨的冰块像抗议的群众一样,将整个河面截住,交通堵塞,下游瀑布就自然断流了,而且一断就是30小时。直到狂风转向,这些纠结在一起的冰块才慢慢散开,洪水像狮子野兽般一泄千里,朝瀑布奔去。1912年2月4日, “地白风色寒,雪花大如手”,看似与平常冬日毫无区别。在冰桥上活动了75年的人们(据一家报纸估计,1888年的某个周日,有20000名游客聚焦于此),照旧踱到瀑布下方,近距离欣赏这美妙的天公之作。正陶醉其间时,突然一块硕大的冰从瀑布坠下,大伙儿脚下的冰开始漂移起来,毫无征兆,池中的冰块像打鸡蛋一样被搅得天旋地转,人们四散逃窜。大地母亲是如此美丽,有时却又如此残酷。在这次鸟兽散中,4名游客还留在漂移的冰上,其中一位是17岁少年Burrel Hecock及与他同龄的同伴Ignatius Roth,另两位是Eldridge Stanton夫妻。援救队很快就赶来了,站在岸上观看的人们口耳相传着这个消息。专门在河里救援的Red Hill将Roth救到安全区域,而他的同伴Hecock却返回去帮助Stanton夫妇。冰块一分为二,往下游流去,救援队扔出一条绳子,Hecock抓住了,救援人员往上拉他,他自己也努力往上爬。不幸的是,冻僵的手无法抓住绳子,他试图用牙齿咬住,但最终仍无济于事。就在人们欢呼他即将被救上岸的时候,再一次堕入深渊,神奇的是他竟奇迹般地站在了冰上。可是命运再一次对他不公,一个巨浪袭来,他被冲入水中,消声匿迹。而在稍远处另一块冰上的Stanton夫妇,未能抓住救援人员扔过来的绳子,他们看着这位救他的17岁少年与命运作顽强斗争的全过程。约莫一小时后,他们被冲到下游钢拱桥附近,这位丈夫终于抓着绳子了,他想把妻子一起拴着,不幸的是绳子承载不了他们的重量,断裂……

Hecock的事迹被刻成碑,就在彩虹桥边上,原蜜月桥(Honeymoon Bridge,也称上游钢拱桥或观瀑桥)附近。为了让游客吸取这次悲剧的教训,政府不准许游客再踏上冰桥,它只能被当作一种景观欣赏,只能举目四望,绝不准任何人再涉足。而蜜月桥也在1938年遭到一次毁灭性破坏,肇事元凶也是这冰清玉洁之物。1938年1月27日,大量的冰块涌入瀑布,将这座著名的桥断毁,沉入水底。为了防止这些悲剧的再次发生,现在每年冬季,在瀑布上游就设一道拦冰网,将上游的冰拦截。冰桥的壮观场面似乎只能留在史书或历史影像中了。

走到美国瀑布附近,我惊奇地发现“雾中少女”池面上铺满了冰块,冰桥现象又一次出现了!我无法确知这冰块究竟还有多厚,是否仍可与当年12~15米厚相媲美?这已经不重要,但它仍是视觉上的奇观,这已足够了。原本我以为在这样的冰天雪地中,没什么游客会再前来观看瀑布呢。出乎意料的是前来观看的人数似乎只比夏天少一点点而已。很多游客照旧将车泊在路旁,匆匆忙忙地想拍完照再赶路,脚下的冰却试图挽留他们,将之掀翻在地。

“雾中少女”号游船十月份就停开了,在这冰上面它也无法航行。但Journey Behind the Falls照常开业,仍是有些游客潜到马蹄瀑布后方去观看这令人震撼的流水。我从美国瀑布这端,继续步行到马蹄瀑布。我仍旧清晰地记得,两年前我刚到加拿大时,因为怕冷,没有到马蹄瀑布边上,这差点令我成为那些对瀑布失望的人一族。美国瀑布因为只能近观,不能亵玩,所以你不知道它有多大的震撼,而到马蹄瀑布,你就会发现之前的看法有多么错误。虽然近百年来,瀑布上游的水有50%被引到运河,供发电用了,但它对人类带来的视觉冲击则无二致。瀑布上方形成的水汽,似雨似雪,洒落在Table Rock上,也毫无声息地飘散在我的衣帽上。Table Rock曾经是观看马蹄瀑布最好的观景台,只可惜1850年,它坍塌一空。当时一位马车的士司机正将马拴在树上喂草,忽然一声巨响,半块悬空的岩石塌入谷底,人马无事,可是车厢就掉进水里载鱼虾去了。

崖岸边积雪处,可能有一只顽皮的小动物曾经跳过,留下一串优美的脚印。在它旁边的那些小树早已银枝满挂,玉叶冰枝了。此时,天色渐暗,华灯初上,Table Rock上那个游客中心则犹如天上广寒宫,四面墙上都挂满了冰柱,室内通明的灯火将它们衬得更加洁白透亮。凭栏而立,脚底的流清澈碧绿,如一幅巨大的幕布,在巨大的岩石上摇曳飘动,婀娜多姿。真令人有跳下去的冲动,难怪有那么多的人想shoot Niagara(后来这个词组成了“大冒险”的代名词)。1901年坐在桶中漂流瀑布60多岁的Annie Edson Taylor、1960年因引擎坏掉而掉入瀑布7岁的Roger Woodward以及最近的2009年3月份想在马蹄瀑布自杀的美国男子,都一一有幸生还,或许这是大瀑布对人类的怜悯吧。

灯光亮起来了,光束打在两座瀑布上,变幻着五颜六色,虽没有夏天及节日那么耀眼夺目,但岩石上的雪花及冰块将这朦胧的灯光漫散在湖中央,显得更游离,更富有浪漫情调。宋朝诗人卢梅坡《雪梅》诗云:“有梅无雪不精神,有雪无诗俗了人。”那我就抄一几句简短的诗作结吧。这是美国诗人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在1879年写的关于尼亚加拉的诗句:

I stood within a vision’s spell
    I saw, I heard. The liquid thunder
Went pouring to its foaming hell
    And it fell,
    Ever, ever fell
Into the invisible abyss that opened under.

fashion
2010年1月26日

(Edward Crim在圣路易斯森林公园的摄影作品网站:http://www.forestpark365.com
 楼主| fashion 发表于 2010-6-9 13:55:57 | 显示全部楼层

River Road上,维多利亚时代的建筑风格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fashion 发表于 2010-6-9 13:58:26 | 显示全部楼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fashion 发表于 2010-6-9 13:58:33 | 显示全部楼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fashion 发表于 2010-6-9 13:58:40 | 显示全部楼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fashion 发表于 2010-6-9 13:58:53 | 显示全部楼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fashion 发表于 2010-6-9 13:59:00 | 显示全部楼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fashion 发表于 2010-6-9 13:59:09 | 显示全部楼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fashion 发表于 2010-6-9 13:59:19 | 显示全部楼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fashion 发表于 2010-6-9 13:59:36 | 显示全部楼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尼亚加拉自助游论坛

GMT-5, 2024-11-24 09:07 , Processed in 0.059591 second(s), 18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3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